AI赋能东营开启政务服务新纪元

  教育资讯     |      2025-08-07 11:41

  Pg电子平台网址Pg电子平台网址

AI赋能东营开启政务服务新纪元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正揭开神秘面纱,深入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深刻重塑社会运行的基本模式。面对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时代命题,东营市率先系统推进干部AI素养提升,并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高频政务场景,在热线响应、办事引导、城市管理等领域成效显著,以AI赋能推动政府服务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政府治理理念的革新,是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效能跃升的起点。人工智能思维的核心在于数据驱动、算法优化、智能决策与持续学习。这要求政府部门超越传统经验依赖,转向以海量数据分析为基础、以精准预测为支撑、以高效执行为目标的治理新模式。

  为筑牢这一基础,从今年初开始,东营市启动了大规模、体系化的AI素养提升工程。

  今年3月,由东营市委组织部、东营市大数据局联合举办的“DeepSeek政务提效”专题培训会上座无虚席。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助理兼首席产业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投融资组副组长钱雨博士以《DeepSeek后时代政务AI提效实训》为题,阐述了DeepSeek等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政府部门应用大模型相关案例,以及如何利用DeepSeek大模型辅助政务办公等内容。聆听课程的,是东营市各级各部门360余名机关干部。

  “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重塑工作逻辑的方式。”听完培训会后,东营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副科长魏晓飞有感而发。这种思维转变意味着政府工作人员需要主动理解算法逻辑,学会利用数据洞察公众需求和社会运行规律,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见”,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模型辅助决策”。

  今年5月,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委组织部、东营市大数据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知识更新·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方案》,确定2025年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开展知识更新行动,以学习运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知识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宣传普及、成果展示交流等形式,促进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以全员素质提升匹配高质量发展需要。

  东营市大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需求摸底、本地化部署、场景建设,形成了需求清单、企业能力清单、实施项目清单。“我们第一时间在政务外网环境下部署DeepSeek-R1-32B蒸馏版本,开展全面测试,重点对模型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适应我市政务场景的实际需求。”东营市大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晓琳介绍,全市汇总23个大模型应用需求,首批筛选信访、卫健、人社,以及机关办公等受众范围广的政务场景需求13个,形成“实施项目清单”。

  目前,东营市信访局“信访+DeepSeek”智能分析研判平台、市大数据局“东小i”大模型辅助办公平台、市应急局应急智能助手等10个场景均已上线运行并取得初步成效。

  聚焦服务难点痛点,东营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正系统性重塑政务服务运行逻辑,驱动关键环节效能跨越提升。

  “没想到,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办公就‘手把手’帮我开通成功了!”近日,东营市居民赵凤兰拨打12333咨询电子社保卡的开通事宜,对这次拨打热线的经历她直呼想不到,“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不但当时就解决了我的问题,工作人员还给我爱人解答了灵活就业如何参与社保问题。”

  今年,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省首次构建大数据辅助政务热线“智声通”政务语音辅助平台正式投入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智声通”政务语音辅助平台不但大幅提升了热线服务的工作效率,还为市民提供了更精准、更全面的服务,也成了政务服务热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热线”变“智线”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有了大数据的加持,我们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不会让打热线的居民‘问住’了。”提起“智声通”政务语音辅助平台,东营市12333咨询热线工作人员李春艳说,“社会保障领域的相关规定、条例多达几千条,对我们接线员来说,面对群众的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居民最想要的信息。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

  AI赋能的效能蝶变,其本质是政府运行逻辑的重构——以智能化手段压缩冗余环节,以数据流驱动业务流,以算法辅助决策流,最终实现服务供给效率与质量的指数级提升。这不仅节约了巨大的行政成本,更重塑了公众对政府效能的认知与期待。

  东营市12333“智声通”政务语音辅助平台采用“双引擎”DeepSeek大模型和通义千问大模型,融合语音识别、动态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构建起“毫秒响应、精准关联”的智能知识中枢。全流程闭环式智能辅助模型覆盖语音解析、智能搜索、智能总结、辅助决策、知识沉淀等各个环节。“双轨并行”的模式,既延续了人工服务的温度,又通过智能辅助提升了人工服务专业度,达到了1+1>2的服务效果,咨询服务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平台上线以来,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日均服务承载量由1500个提升至3000+,月均接听量突破1.2万个;来电平均等待时长缩短至28秒。

  无独有偶,东营市河口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与河口智算中心携手,成功在政务服务中心部署“DeepSeek+政务服务”大模型,推动区域政务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加速打造“AI+政务”创新标杆。

  在河口区政务服务中心,入口处已设置DeepSeek AI智能引导台及AI智能机器人。办事群众只需通过平板设备输入相关信息,系统即可推送相关事项清单,同步显示业务窗口的实时排队人数和所需材料清单。同时,在自助服务区部分设备也完成了DeepSeek的部署,极大提升了企业群众的办事体验。

  “感觉办事儿的时候方便多了,不用来现场的窗口我就能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去哪里办理,非常好用。”居民薛志凡说。

  据了解,“DeepSeek+政务服务”大模型基于原有政务服务知识库,结合DeepSeek的深度学习与逻辑推理能力,构建出全新智能客服系统——“河小政”。该系统能精准解答各类政务服务诉求,还能通过多轮对话主动澄清模糊需求,实现即时响应、交互问答,智能回答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

  “以DeepSeek为切口开展政务服务升级,通过大模型赋能拓宽智能应用场景,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更高效、智能、便民的政务体验,以AI速度不断提升服务温度,让政府尽心、企业舒心、群众暖心成为常态。”河口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孙秀梅说。

  政府效能提升的最终落点,是让万千百姓在日常办事中感受到真切的便利与温暖。AI的赋能,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民众与政府互动的体验。

  近日,广饶县怡馨家园小区居民孙爱梅像往常一样,到家门口的乐安公园进行晨练。锻炼结束后,她走进公厕准备洗手,却发现感应水龙头毫无反应。她立刻掏出手机,打开“广饶城管通”微信小程序,对着故障的感应器拍了张照片,简单描述问题后点击提交。

  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公厕的感应水龙头已经恢复了灵敏。“这速度也太快了!昨天上报,今天就修好,而且全程能在小程序里看到进度,从‘已受理’到‘派单维修’,再到‘完成验收’,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孙爱梅翻着手机里的记录,满意地说。

  这种便利体验的背后,是“广饶城管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联动。广饶县依托智慧城管监管平台,推出“广饶城管通”微信小程序,市民可将日常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拍照上报,上报的案件会自动同步至广饶智慧城管监管平台上,平台自动判断问题类型——是公共设施故障、环境卫生问题,还是市容秩序乱象;再结合定位信息,案件快速匹配责任区域和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智慧城管平台的指挥协调模块,就像案件处置的‘智能导航’,大大提升案件处置效率。”广饶县城市智慧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孙魁凤展示着后台数据,屏幕上,不同的案件正在实时显示处置流程。如今,“广饶城管通”已吸引3200余名市民注册使用,累计处置各类案件5000余条,办结率和满意度均超过95%,让城市治理更显智慧与温度。

  将AI融入政务服务的改变,不仅汇聚成百姓心中一股强大暖流,更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我们每个月约有60批碳酸二甲酯出口,上百个集装罐需要发出,现在正在灌装的是一批发往荷兰的货物。”8月1日,胜华新能源科技(东营)有限公司经理马俊曦指着正在灌装的车辆说,“现在,集装罐基本可以实现‘即灌即走’。要知道这罐车多停留一天,公司就要增加1000元的成本!”

  东营海关指导辖区5家企业成为首批全国出口危险品“批次检验”改革试点企业,成功应用了济南海关创新的“数字比对+全息视频+赋码管理”的“物联数控批次检”监管模式。在该监管模式下,通过“属地查检数字监管平台”,能够实现与企业仓储、检测、监控等系统的自动联通,以图像识别算法与企业申报信息进行精准比对,自动核验危险品成分、特性等信息及包装、安全公示标签等是否符合规定,确保了海关监管数据在线实时查验,实现“快检快放”,极大地提升了通关速度与监管效率。

  今年上半年,东营海关监管出口“批次检验”改革试点货物600余批,为企业节省费用140余万元。

  人工智能思维在政府治理中的生根发芽,是一场静水流深的深刻变革。东营市从重塑理念开始,以赋能提效为径,最终抵达惠民利民的彼岸。AI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推动东营市政府服务效能实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