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州市体育强市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全力建设三大国际中心,即国际体育消费中心、国际湾区体育中心、国际体育赛事中心的目标。同时,广州还将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根据《规划》,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能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头部企业和体育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广州将借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馆升级改造的契机,补齐区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的配套短板,完善全市公共体育场馆空间布局。同时,充分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结合城市更新补齐全民健身设施,增加公共活动场地、百姓健身房等,积极推广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不断织密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推进体育与教育融合是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关键。《规划》提出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积极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引领作用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上,要求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每周结合实际开展中等强度以上体育锻炼,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
为最大化释放场地资源效能,《规划》专门提出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持续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并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逐步提高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学校占比。支持具备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鼓励私营企业向社会开放自有健身设施。
为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规划》支持和鼓励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运动员、教练员培养和各级各类运动队建设,推动形成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优化竞技项目战略布局方面,广州将走“精兵强将”之路,做大做强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坚持发展羽毛球、跳水、体操、击剑、水上、自行车等优势项目和中国传统武术,推广冰球、花样滑冰、滑雪等冰雪项目和滑板、街舞、电子竞技等新兴时尚项目,推动广州竞技体育为国争光、为省添彩。
广州还将争取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跳水、田径、羽毛球、赛艇、皮划艇等优势项目高水平训练基地,积极推进国家或大区级青训中心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队、省队在广州训练和转训任务,承接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
《规划》同步部署打造体育人才集聚高地,要求充分挖掘和释放优秀竞技人才的价值潜力,支持知名体育人士任职国际体育组织,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行业,积极引进创新型海外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
推动“三大球”创新发展,是《规划》的重要篇章。根据《规划》,广州将全面深化足球领域改革,健全足球协会管理体系,完善青少年足球联赛和城市足球联赛体系,积极推进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广州足球公园建设。同时,丰富群众体育活动供给,培育“村超”“村BA”等乡村品牌赛事,完善职业俱乐部扶持奖励政策,加大投融资、资金奖励等方面保障力度,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俱乐部。
《规划》注重提升体育事业造血能力,提出积极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水上运动、低空运动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积极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
在此基础上,广州将推进“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高水平建设国际体育消费中心。利用重大赛事和节假日节点,培育“体育消费季”、体育嘉年华、体育文化节等消费主题活动。扩大夜间体育消费,推动体育赛事与“首发经济”和夜间消费联动发展,推广“夜运动”活动模式,构建“夜赛+夜市”联动模式。创新打造一批以花都冰雪时尚运动区、天河24小时时尚活力区、南沙滨海运Pg电子动休闲区、增城乡村体育消费区、从化马术运动及马产业消费区等为代表的体育主题消费区。
《规划》提出提升运动服装、球类运动装备、户外装备等制造领域的基础优势,鼓励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积极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规划》还聚焦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与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引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等国际级帆船赛事,培育山地马拉松、越野赛、机器人登山赛等热点赛事活动,打造“广州脊·白云环”城市户外运动地标。同时,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的体育龙头企业,并引导广州足球公园、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灵活利用赛事空余档期,积极承办大型演艺活动,建设一批国际一流体育娱乐综合体。
根据《规划》,广州将建立穗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三地在体育产业、场馆、赛事、人才等领域的规则互通、标准互认、资源共享,谋划建设大湾区奥林匹克学院。
同时,结合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等平台载体导入优质赛事资源,培育湾区赛事经济。例如,依托南沙滨海资源,培育若干高能级的海洋体育旅游综合体;联合香港攀山及攀登总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户外极限运动聚集地;依托广州北部空铁枢纽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北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带。此外,《规划》提出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积极谋划共同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高水平国际赛事,推进联合申办世界杯、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
一方面,广州将举办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知名赛事。高水平办好广州马拉松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高标准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赛事。重点支持广州马拉松赛升级为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系列赛事。同时,争取申办10项以上国际影响力强、综合带动效应大的国际A类赛事,推动有条件的国际品牌赛事长期落户广州,并积极承办中国职业足球联赛(CFL)、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俱乐部主场赛事。
另一方面,广州还将培育更具彰显度的自主品牌赛事,做大做强黄埔马拉松赛、粤港澳大湾区女子半程马拉松等具有广州自主品牌和城市印迹的赛事,创办广州半程马拉松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