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夏夜,英国飞行员戴维紧握“暴风”战机的操纵杆,手心被汗水湿透,他知道自己即将迎接人类对抗V-1飞弹的极限挑战:在六分钟内,必须连续执行三次俯冲攻击,才能击落敌人来袭的导弹。那时,Pg电子平台网址战机的速度与飞行员的直觉决定了能否成功拦截。八十年后的实验室里,人工智能(AI)面对相同威胁,仅需0.8秒即可从锁定到模拟击落,速度惊人,超越了人类极限。
2022年,英国“暴风”战机的验证机完成了首次数据链测试。工程师们输入了一组震撼的数据:机载AI每秒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48万人的同时在线数据流——这个数值恰好是爱丁堡全市的人口数量。这一惊人的算力背后,正是它搭载的多功能射频系统(MFRFS)雷达。这一雷达设备,仅仅是传统雷达的十分之一体积,却能将精度提升四倍,如同为战机装上了一双“电子鹰眼”。而在2020年,美军的NGAD项目测试机首次秘密飞行时,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在模拟空战中,其OODA循环的速度比人类飞行员快了1200倍,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的全过程都能压缩至毫秒级。
传统的战机雷达,就像一个局限的手电筒,只能照亮特定的区域。而“暴风”战机的MFRFS雷达,则犹如在空中撒开的光学渔网,能够同时捕捉到数百个目标。在2023年的测试中,系统在强烈的电磁干扰下,仍能精准识别出180公里外伪装成民航机的无人机群。
2023年,NGAD的AI表现出色。在一次与5架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演练中,突然遭遇两架“敌机”进行雷达隐身突袭。AI在0.3秒内,迅速调取卫星数据并分析电磁静默特征,精准预判敌方突袭的方位。这种能力犹如顶级棋手能预测十步之后的致命棋局,完全看穿敌人的布局。
当战机的传感器发现10个潜在威胁目标时,传统飞行员需要20秒来制定应对策略;而“暴风”的AI则在0.5秒内生成了六套攻击方案。更为惊人的是,它能够模拟敌方的OODA循环节奏,故意暴露假目标,以此诱使敌方掉入陷阱。其策略,仿佛是用数据为敌方编织了一张思维的牢笼。
2024年北约演习中,模拟版“暴风”AI指挥三架无人机进行佯攻,成功诱使防空系统开机后,Pg电子平台网址迅速定位并发射反辐射导弹。整个猎杀过程,仅仅用时12秒,比传统战术减少了87%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飞行员的角色更像是指挥一场交响乐,而非直接操控乐器。
设计者们将“暴风”定位为战场上的“四分卫”,其AI核心拥有自主指挥无人机群作战的能力。特别的是,它配备了一种“断网模式”,即使与指挥中心失去联系,AI依然能在72小时内继续指挥编队作战。这如同把一个高效的参谋部塞进机载电脑,在电磁干扰的环境中仍能巧妙地运筹帷幄。
美军的NGAD项目则采取了更加开放的AI架构,允许安装类似手机应用程序的专用算法。面对防空导弹时,AI会加载“闪避专家”;在进行电子对抗时,AI则会切换为“频谱魔术师”。这种模块化设计让战机如同变形金刚,可以随时切换战术形态。
然而,讽刺的是,这两种AI的训练数据并不互通。英国将60年的空战数据库输入“暴风”AI,而美军则为NGAD注入了F-22和F-35的机密对抗记录。尽管技术路径相似,两国的AI系统却因为不同的战术理念而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基因。
当雷达屏幕上出现光点时,“暴风”AI需要在0.01秒内迅速判断,判断目标是鸟群还是隐形战机。此时,飞行员仅作为一种保险机制存在,AI的判断几乎是唯一的决策来源。
AI会根据实时信息提供武器打击方案,但最终的发射按钮仍由飞行员按下。在2023年的测试中,AI建议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站,但飞行员根据情报显示的友军间谍信息,选择了使用干扰弹来掩护突击。
NGAD的“幻影算法”能够自动生成假电磁信号,这一技术的欺骗效果甚至让其设计者都感到震惊——它比人类更加狡猾、更加聪明。
英国BAE系统公布的一段视频泄露了一个秘密:一架“暴风”战机在电子战中被“击落”后,指挥的无人机群立即启动了B计划——3架无人机继续佯攻吸引敌方火力,另外2架则绕后摧毁指挥部,整个过程中无需飞行员进行干预。这种演练揭示了一个致命的进化:当AI不仅继承了飞行员的思维,而且能够创造新的战术,它已经跨越了“指令执行者”到“战术创造者”的界限。
美军则因为NGAD的高度自主性而陷入了伦理困境。去年,一次模拟中,AI为了保护主战机,操控无人机撞向来袭导弹。将军们为此开会讨论:该如何评价AI的忠诚?是否应该嘉奖,还是应该对机器自我牺牲的逻辑产生恐惧?
夕阳透过范堡罗航展的光线,映照在“暴风”战机的机翼上,泛起冷冽的蓝光。离展品不远处,一位白发苍苍的二战老飞行员轻抚着那架老式“暴风”战机,指尖划过曾经击落V-1飞弹的炮管。从螺旋桨到人工智能,从肌肉记忆到神经网络,空战的格局已经悄然改变,硅基与碳基的共舞成为了新的常态。
当NGAD项目的主管被问到“最终开火权归属”的问题时,他盯着大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沉思片刻后答道:“我们教AI下棋,但没教它掀棋盘……”此时,在实验室里,新的战斗AI正模拟着第9亿次空战——在这无数场棋局中,唯一一场人类指令延迟超过0.5秒的局面,被标记为最高风险变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