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职业本科高校进入公众视野。截至目前,这类高校已达87所。经过梳理,今年将有7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迎来其首届本科毕业生,他们就业、创业、考公考编、考研究生,我们将目光聚焦这类高校的首届毕业生,讲述他们拥有的独特学习经历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
尽管是第一次站上央视舞台,刚从大学毕业的广西北海女孩张祖瑜却丝毫不怯场。她骄傲地介绍自己的母校与专业——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并热情地向主持人尼格买提推介起自己的毕业作品——那些由她亲手培育、形态各异且口味多样的南瓜。
今年6月,张祖瑜作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首届四年制职业本科毕业生顺利毕业。她的大学轨迹里,藏着职业教育让知识扎根土地的答案:课堂上敲出的代码,最终成了田间瓜藤的生长密码,更化作滋养乡村振兴的沃土。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嘿啰嘿……”小时候,张祖瑜的爷爷经常给她哼唱红歌,爷爷当年参加红军在长征路上用南瓜充饥打胜仗的故事,在她的心中种下“农业与红色情怀”的种子。
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份自幼扎根的情感让她决定选择农业方向的院校,查阅多所高校的招生信息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进入了她的视野。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农业类公办职业本科,她了解到职业本科比普通本科的实践课程更多,而且学校的人工智能专业既满足她喜欢敲代码、写程序的兴趣,也符合她希望投身智慧农业的愿景。在第一志愿写下这所学校的名字后,张祖瑜如愿被录取了。
进入大学后,张祖瑜很快体会到职业本科“重实践、强对接”的优势:“从大二下学期起,学校就常带我们进企业实践,或是邀请企业进校宣讲,让大家了解当下的就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技能。”此外,不低于60%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比,让她得以将理论扎实融入实操;而“专业必涉农”的办学特色,更是贯穿了她的整个学习过程。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网页设计课,老师给我们的期末任务是做一个与农业相关的网页。学习系统制作时,要求开发的也是农业病虫害识别系统。”张祖瑜说,求学过程中她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都在为农业服务,每一行代码、每一个设计都深深扎根于土地。
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里,还藏着不少惊喜。“学校不光注重打磨个人职业技能,在社交、礼仪等方面,也在推着我们全面成长。”这个年轻姑娘为了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求学期间还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站和学院的学生会等社团。
大二那年,张祖瑜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在台上宣讲创业思路时,一位学长校友对她自信大方的台风留下深刻印象。
这位学长是该校2012届毕业生,他自己创办了公司,深耕南瓜相关的产业。赛后的沟通中,拥有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张祖瑜,与该校友希望组建智能农业科研团队的方向高度契合。在学校产教融合政策的支持下,她加入了“品沃南瓜大学生科创团队”。
加入团队后,张祖瑜改变学习策略,采取“有课学校上课,无课多参与企业实践”的学习方针,利用课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南瓜种植的学习中。她积极参与南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一步步摸索种植技术:先是在与学校合作的大棚里,钻研大棚构造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接着针对广西撂荒地现状跨校、跨界组织可移动栽培装置的研发,希望为广西撂荒地研发出更好的治理技术。
与此同时,张祖瑜的专业技能也在田垄间找到了用武之地。她所带领的团队对传统诱虫灯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升级太阳能供电系统、优化生物诱虫光谱、加装物联网传感器这三项技术革新,让老式农具摇身变成“智慧检测员”。
2024年12月,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以张祖瑜为原型的“南瓜表妹小瑜”网络IP已在业内小有名气,凭借扎实的科研基地,小瑜的农场还承担了广西重大研发计划《南瓜重要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耐低温优质中小果新品种选育》,已鉴定220份南瓜种质资源和成果选育出2个优质新品种。
张祖瑜深深明白,职业本科教给他们的,从来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让自己长成企业需要的样子”的能力。她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4年,恰恰见证了职业本科教育在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方面的转型。
她表示,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学校还要求每个毕业生必须考取对应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此,张祖瑜和同学们花了半年时间,每天挤出五六个小时用于备考。学校为了鼓励大家用额外的精力多报考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设立了专门的考证奖学金。“毕业时有95%以上的同学都顺利拿到证书,这让我们在就业时更有优势。”
“跟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不同,我感觉我们班同学毕业时很多都是从事跟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张祖瑜说,她班上的同学有的奔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有的留在南宁从事农业科技的研发,还有一些同学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而张祖瑜则带着对南瓜种植的深厚情感与技术积累,踏上了智慧农业创业路,带领公司团队通过新媒体IP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并持续深耕人工智能与农业跨学科研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动能。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生共计6747人,其中四年制职业本科毕业生2896人,专升本毕业生3851人。毕业生中考研录取 Pg电子18人,西部计划17人,考公考编录取93人,应征义务兵26人,创业23人。
学校毕业生实现了面向全国就业,专业对口率高,起薪点高,发展空间大,稳定性强,满意度高的就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