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回事,孩子上了初二就开始不听话了!”家长叹了口气:“我知道孩子压力大,心里对她也挺亏欠的。
体制内初中。老二4岁,刚送进一所一年学费10几万的双语幼儿园。这一比较,孩子心理上的落差就出来了。
“如今时代变了,怪自己考虑不周。现在姐姐觉得妹妹更幸福,吵着说我们“偏心”
我现在一头雾水,也想帮孩子转轨,但不知道应该从哪步开始做起。其实这位家长的处境并不罕见。如今升学路径愈发多元,想要中途换赛道,究竟该怎么办?
曾在上海CITD大会上,针对此类问题做了一段深入分享。白雪女士扎根教育行业十余年,Pg电子平台作为一名把孩子送进双语学校读书的上海妈妈,她结合自身教育经验,结合
不同阶段和水平的孩子的现状,慷慨分享了一份实用的升学规划方案。*为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叙述。
投身教育事业十几年来,我发现有的家长在事业上十分成功,但在子女教育上非常焦虑,缺乏整体规划意识,比如:
摇号的时候填报志愿缺乏策略,导致最后摇号失败,孩子被统筹到公办“菜小”。
有些孩子适合在体制外读书,但一直按照体制内的模式培养,直到发现孩子不适应原有的教育模式,初中或者高中的时候才计划转轨。
没有深入研究过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导致教育模式产生偏差,孩子无法发挥内在的潜能和优势。
向往优质教育资源,但名校位置紧张,申请难度很大,在挤兑教育资源的路上,无法科学决策。
在中考前,先报考一梯队的国际学校,如果孩子足够优秀,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等到中考结束后,再根据孩子的成绩做选择。孩子成长路上可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
小学阶段可选择的类型很多,比如公办的小学、民办的体制内小学、民办的双轨制小学、民办的体制外小学和国际学校等。
。我的儿子现在四年级,当时没想好未来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于是先走双轨制,再根据孩子的成长状态做规划。
到了初中阶段,则会分为公办的初中、民办的体制内初中、民办的体制外初中和国际学校,一共四类。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对孩子的升学规划路径会越来越清晰,到了高中阶段其实只有两条路,走高考路线或出国留学。
,中考分数需在710分以上,最终有希望进入清北交复。这类尖子生如果去一梯队的国际学校,可以对标平和/世外/包玉刚/星河湾/WLSA等。
,中考分数需在700以上,未来可以考“211”或“985”等国内高校。当然,也可以进其他一梯队国际高中,冲刺牛津、剑桥、美国TOP10海外高校。如果孩子能考进一般市重点,那么基本上可以进二梯队国际高中,冲刺美国前30的高校。
中考前后是一个岔路口,也是个很好的选择机会。进不了市重点高中的孩子,提前做两手准备,则有可能进入一个不错的国际学校,我们不一定要在一条路上死磕到底。
第二次机会是小升初。大概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家长可以综合考虑孩子适合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如果还没想好,没关系,按照原有教育路线继续升学即可。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初中生,千万不要摇摆不定,不能既要又要还要,你不够坚定,孩子学得也痛苦。
上海作为国际教育高地,每年全国各地的孩子都会蜂拥前来求学。我们如何评判一所学校是否优质呢?这里有四个维度——
综合孩子的入学现状,经过3年或5年,孩子在学校有哪些改变?学校对孩子的关注度如何?升学成果怎么样?这些是衡量一所学校的硬指标。
假如读IB课程,需要孩子具备全科能力;读A-Level课程,理科要强;读美国AP课程,过程评价要强。可以先看孩子适合什么课程,再匹配学校。
校长的办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走向,家长还要关注校长背景、中教数量、外教比例、教师投入等信息。
其中包含学校的硬件设备、学校资质、举办方、海外资家校互动等。校园文化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多年以来,远播不仅和公办学校达成了友好合作,和民办学校、国际学校、海外学校也有着密切联系,帮助过数以百万计的家庭解决了国际/国内择校、活动规划、升学以及成长教育中的难题。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最新上海国际学校图谱】,赶紧戳☞,免费领取资料,还能和专业的升学规划师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