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全球教育领域瞩目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及地区的115个国际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代表参会,诺贝尔奖与图灵奖得主、多国教育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等齐聚湖北,共绘全球教育数字化协作蓝图。此次大会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后教育部主办的首个重要国际性大会。
开幕式上,大会集中发布了五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数字教育成果,为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其中,《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首次系统性披露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计划,提出“全域贯通、人机共育”核心理念,推动教学场景从单向传授向智能交互升级。与此同时,《国际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框倡议》联合《教育大模型总体参考框架》联盟标准,首次构建了覆盖技术研发、伦理规范、数据安全的全球标准体系,为教育人工智能的跨国协作奠定基础。此外,“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2025”通过科学评估模型,为各国数字化教育水平提供量化参考,引发国际学界高度关注。
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同步启幕的全球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以“智能无界、教育共生”为主题,打造了六大虚实融合展区。基础教育板块中,武汉市经开区神龙小学的“智能皮影”课堂通过AI算法还原非遗艺术创作过程,学生可实时生成个性化皮影角色并操控剧情走向;高等教育展区内,武汉大学“数字孪生校园”项目利用全息投影重建珞珈山历史建筑群,实现跨时空教学场景交互。国际教育板块则展示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的最新成果——780门中国“金课”向全球免费开放,并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作为大会东道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周静在专场发布会上分享了区域教育数字化的四大探索路径。一是平台互联互通,建成覆盖全省的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用户、资源、数据的无缝对接;二是教学智能升级,中小学推广“AI学伴”个性化学习系统,高校依托“楚课联盟”打造跨校学分互认体系;三是数字素养贯通培养,全省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高校新增数字技术相关专业649个;四是基建普惠覆盖,全省90%以上学校完成千兆网络升级,建成全息课堂、虚拟实验室等智能教学场景3000余个。
大会期间,10场平行论坛围绕“数字教育伦理”“人工智能赋能STEM教育”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指出:“中国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慕课出海,为弥合全球数字教育鸿沟提供了可复制的公共产品。”此外,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宣布吸纳32个新成员,并启动“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教育联盟”筹建计划,未来三年将为发展中国家培训10万名数字教育技术人才。Pg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