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规模化落地校园的AI大模型“天立启鸣AI学伴”在京发布

  教育资讯     |      2025-07-01 05:34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郭莹)6月30日,以“AI教学·未来已来”为主题的“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应用成果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一号演播厅举行。来自教育、科技、企业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教育数字化应用最新成果亮相。

  “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是通过国家备案,首个在校园教学中实现规模化应用的AI大模型。它集成了天立国际23年积累的教学标准化体系及教育内容,实现智慧学校数据融通,并通过智慧学伴、AI智习室及启鸣云校APP等系列产品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的发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里程碑,也是天立23年教育初心在数字时代的温柔绽放。在天立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罗实看来,教育的破局之道,藏在“规模化资源”与“个性化成长”的交汇点上,“大模型帮助学生重建学习路径、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让因材施教由理想照进现实。”

  Pg电子平台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当它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势必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范式的变革,全方位改造教育过程。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要求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设云端学校、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

  围绕人工智能如何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话题,发布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也进行了交流探讨。

  Pg电子平台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监事长、教育数字人推进工作组组长张少刚认为,学校教育的汇聚点在课堂,无论技术如何迭代,课堂始终是教育变革的主阵地。在他看来,天立国际集团聚焦课堂变革,经过25万师生、百余所学校的实践孕育,推出“天立AI启鸣学伴”大模型。这样的尝试,打破“数据孤岛”,打破“人机对立”,打破“学段割裂”,让人工智能真正融入课堂。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监事长、教育数字人推进工作组组长张少刚发言。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刘钢认为,AI教育要在效率与温度间把握好尺度,“‘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实现精准教学,同时将情感互动过程留给教师和学生,是‘科技向善’的生动体现。”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石中英在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系统性变革与创新方面正在日益展现重要作用。“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必然会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数据。他说:“我们愿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联合开展有理论指导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学习数据分析,系统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以高水平的研究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健康发展。”

  据四川启鸣达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强介绍,此前,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已在全国107所学校中落地应用。实践证明,大模型通过“4A训练法”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实现“一生一案”个性化训练。

  四川启鸣达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永强发布“天立启鸣AI学伴”大模型应用成果。人民网记者 郭莹摄

  “独行快,众行远”。本次发布会上还进行了校企签约。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北京市玉渊潭中学、北京中杉学校、北京市平谷区精英未来学校、山西晋中奠中学校、四川新天地教育集团、福州市青鸟北附高中、湛江信威教育集团等学校与四川启鸣达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二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慈云分校、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就加强企校间的合作进行了沟通交流。

  “此次签约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打破地域壁垒、践行教育公平的承诺。”罗实表示,今年9月,企业还将试点“会共情的AI教师”,3年内计划联合百校千企共建教育数字共同体,让优质教育资源普惠百万学子。